□范玉春
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、開放程度最高、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。作為全省唯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城市,德州用活用好區位優勢,積極承接優質科技、教育、人才、產業資源,有效助推了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。
產業融入,全面“鏈”接京津冀。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,德州深諳產業發展的重要性,積極推動與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協同發展,如天衢新區積極承接集成電路、高端裝備制造等高端產業;寧津縣招引了阿諾達汽車零件制造等重點項目,打造面向京津冀魯乃至全國的先進制造業基地。立足新時代,德州應進一步豐富合作形式,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鏈合作,去年通過舉辦第八屆(夏季)央企投資發展會議暨“融入京津冀國企德州行”活動,積極推進與河北雄安新區、北京市朝陽區等重點地區對接合作等方式,加速了京津冀地區產業落戶德州,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。
科技創新,全面“融”入京津冀??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。實施對接央企強企、科研院所、院士人才團隊百日攻堅行動,開展“北接南融”專項行動,德州通過加強與高校、科研機構合作,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。僅去年,就轉化京津冀科技成果21項,合作共建京津冀創新平臺30個,德州(北京)協同創新中心吸納15家科創機構,簽約33個創新項目,數據背后彰顯了德州一系列舉措取得的實效。各級各部門應緊緊抓住京津冀豐富的科教資源,從政策、資金等方面出臺更具吸引力的內容,引入更多科研團隊和教育資源來到德州,為增創發展新優勢注入更多智慧力量。
互聯互通,全面“聯”通京津冀。便捷的交通,是加強與京津冀地區合作交流的重要保障。與滄州、衡水共同簽署交通運輸高質量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;京德高速任丘至德州段、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天津至濰坊鐵路慶云段以及濟南至寧津、慶云至章丘高速公路等項目有序穩步推進……德州以對接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“硬聯通”為基礎,不斷推進規則機制“軟聯通”,有效構建了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,讓區域聯通性得到進一步提升,也為加快與京津冀地區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。
人才興德,全面“深”入京津冀。人才是發展的第一動力。在引入京津冀地區人才上,德州先后出臺“人才強市23條”“產才融合17條”“大學生興德34條”和20多項配套細則,有效提升了人才政策競爭力。此外,德州更應主動“走出去”,通過舉辦京津冀地區高校招聘會、城市宣傳推介活動等方式,進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引才、愛才、留才的濃厚氛圍,為德州發展注入更多人才“活水”。
借力京津冀,德州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,深化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,推動與京津冀地區深入融合,成就城市發展的更多精彩。